第343章 (1 / 3)

《啥是佩奇》火了,这部不到六分钟的短片,为春节档电影《小猪佩奇》造足了声势。看似是“普通”的刷屏事件,实则是一次略显鬼才的电影营销,只不过这个偶然的刷屏,并没有看起来这么容易?

一方面观众G点越来越高,这样刷屏的电影营销事件实属罕见;另一方面将这种高关注转化成票房并非易事。而对于营销方而言,即使成功做到这两点,电影营销可能也是一门并不赚钱的生意。

从业务本身来看,一部票房能达数十亿的电影,最主要在于于影片质量上乘,背后也离不开电影营销的助力。

即便如此营销带来的票房数字无法量化、他们也很难拍着胸脯说,自己真的放大了票房。从商业模式来看,即使是业内最好的、破票房数十亿的电影营销项目,营销方能得到的或许也仅有百万的服务费,很容易就看到行业天花板。

更常见的情况下,尽管营销方花费了时间精力,也很难精准、有效地触达至核心用户。

不过在票房的光环之下,依然有人前赴后继、试图进入电影营销这个自带光环的行业、创造更多个佩奇事件。

有人试图挖掘存量市场之外的更大蛋糕;也有从业多年的电影营销老炮,对商业模式到焦虑,选择向上游延展,试图用投资+营销的方式,撬动更大利润;更有人看到天花板,主动离开、投身更大的蓝海……

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电影市场化完善、观众喜好快速变化的当下,电影营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只不过这个看似光鲜的的行业,真的是门好生意吗?

《小猪佩奇》短片、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一吻跨年,前者一晚刷屏后新增224万的预售票房,后者预售破亿,上日首日带来高达2.63亿的中国影史最高的文艺片票房记录。

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,一场金融思维营销的降维打,一年前《前任3》逆袭背后,有抖音营销带动的舆论现象;而《战狼2》的票房神话背后,也有点燃全民爱国情怀的营销打法助力……

然而成功案例只是少数,他们为票房带来多大增量也很难计算。很多情况下电影营销也很难真正有效地服务到项目,也难以为片方带来预期的收益。

去年《爱情公寓》让一批带着情怀的观众走进电影院,却发现影片挂着公寓IP卖盗墓?

于是上映第二日便出现票房的断崖式下滑,而《捉妖记2》在解锁央视春晚、下乡刷墙占领农村等著名营销案件后,为电影带来高达5.47亿的首日票房,但仅在上映第3日就被超越,甚至带来无法补救的口碑崩盘……

这些案例背后,尽管有着不错的预售和首日成绩,但抛开影片质量的因素,营销打法也带来了后期口碑管理的危机。对此许多从业者将原因总结为没有将核心卖点精准传递给目标用户,而这一点实则是当下电影营销业务的痛点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