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趣文学网>都市小说>缆镇语录>禅师和小偷(附录《道德经第三章 解读)

禅师和小偷(附录《道德经第三章 解读) (2 / 3)

看到了吧,这几句话主要说的还是“价值判断”和“欲望”,它的逻辑线条就是:不要对任何东西轻下价值判断,这样,就不会引发人们内心的欲望,所以,统治就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它的源头还是“价值判断”,这样,完全延续了第二章的思想,只是从论“道”进入了话“术”。

【阐述】:第一句的“贤”字,古今注家都解释为“贤德、贤才、贤人”等等,这是不正确的。

很简单的道理,贤字有一个“贝”字,古人最早的钱币之一就是贝壳,因为中原民族不毗邻大海,贝壳是难得之物,所以被用于货币,古人造字,凡带“贝”的字,多与钱财有关。

“贤”字的本义就是“多财”(贤本多财之称,引伸之凡多皆曰贤——《小雅》),以后才引申出“多才”。而在这几句话里,讨论的基本是人类较为低级、原始的欲望,远没有进入诸如修养啊品德之类的高度,因此,这里的“贤”字,近“财”而远“才”。

“不上贤”,就是不要羡慕与宣传有钱人。

回头来看看我们当下的时代:政府、民间机构不惜余力地大搞各种所谓的“财富排行榜”、“企业 500 强”,有企业的,也有私人或家族的。这是政府认同的价值判断啊,让老百姓长期处在这样的价值判断、舆论导向之下,那不可避免的,财富就成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了。什么爱国不爱国,网络上的所谓“五毛”和“美分”,他们嘴上谈爱不爱国,可心里根本没有“国”,只有“钱”!

“不贵难得之货”,就是不要去判别东西是否稀缺、是否贵重。

“不见可欲”,就是不要显露出使人容易产生欲望的东西,用民间的俗语说就是“你吃肉,就不要砸吧嘴嘛”。

吃肉,不要砸吧嘴,民间俗语话糙理不糙。统治阶层,你因为拥有特权,可以最大限度地霸占各种资源,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宫廷中享用,老百姓看不到也就算了,可如果你还仗势欺人,以财势压人,那就别怪老百姓喊出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了。

这就是《道德经》教给统治者非常实用的治国方针,一言以蔽之:不要唤醒欲望!

中华传统文化讲究“天人合一”,中医也有大致说法,即人体内的藏腑系统、经络系统是可以与大自然中的东西一一对应起来的。而能够与人心中的“欲望”相对应的,我个人觉得最恰当的莫过于宇宙中的“黑洞”了:它并非如名称所形容的那样,是一个“洞”,事实上,它同样是一个球体,只不过,由于它贪婪地吸附一切,甚至,如光线都不能逃脱它强大的吸引力,光线不能进入我们的视觉54系统,所以我们才根本看不到它。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手段,根本无法“看到”它,因为所有发射向它的射线或光束,总之,一切的能量都被它所吸收,人类根本无从得到返回的能量,所以,它对于我们始终都是未知的。

但是,我们却能够感受到它,那就是,它吸收得越多,体积就越膨胀,体积膨胀的结果是,它的吸引力越来越大,并不知道哪里才是它的尽头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